节能涂料或将成为涂料行业新发展
近年来,由于能源趋于紧张及气候环境恶化的影响,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各国家和地区、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筑物能量损耗大,因而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十二五”规划将节能减排作为其间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筑节能也因此被纳入了国家节能减排体系。
过去10年被称为地产行业“黄金10年”,涂料行业也借机取得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1034家规模以上企业涂料总产量1271.87万吨,继续蝉联世界第一大涂料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地位。就建筑涂料而言,2012年仅内外墙涂料就占涂料总产量的36%左右,加上地坪涂料、防水涂料、装饰涂料等,建筑涂料约占涂料总产量的45.6%。这意味着当前我国建筑涂料在涂料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接近一半。可以说,我国建筑涂料后期增长潜力无限。此外,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政策的出台使得建筑节能涂料成为必需,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对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涂料行业来说,是否能够顺利地搭乘这座节能减排快车,为企业的发展找到致富“宝藏”,实现企业新的跨越式发展?
节能涂料或将成为涂料行业新金矿
发展功能型建筑节能涂料是趋势
自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通知以来,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力度不断加大,在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行低碳、绿色、生态的理念,建筑节能涂料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外涂料网就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涂料所面临的压力及如何看待建筑节能涂料的未来等问题,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了探讨。
威象涂料有限公司工程涂料事业部总经理李上向中外涂料网介绍说,随着国家建筑节能减排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建筑节能意识的增强,我国建筑节能涂料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目前国内涂料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他坦言道:“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落实到企业,确实给涂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也是新的机遇期。”就涂料行业来说,机遇主要体现在给建筑节能提供配套装饰材料,发展功能型建筑节能涂料,如:隔热保温型或热反射型涂材。
据了解,针对外墙外保温体系,威象建筑涂料作为轻型建材,拥有仿砖、仿石、仿花岗岩涂料体系,加上弹性、质感砂壁涂料体系,几乎涵盖了目前市场上所有在大型外墙推广中所采用的涂料产品体系,这些节能环保涂料使得开发商和房地产商既提升了楼盘的使用档次和应用价值(耐久性、仿真性、实用性),又节省了资源,丰富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针对部分商业地产,威象弹性氟碳涂料体系,彻底颠覆了氟碳涂料作为工程涂料之王的超级耐久耐磨损特性,引入柔性链段,使仿铝板氟碳涂料体系在外保温基面上的应用更具柔韧性,更抗开裂,为仿铝板涂料的全面推广做好了准备。李总表示,这些产品目前从设计到量产已无大碍,真正落实到实际大规模应用,还有待绿色节能建筑的全民推动。
展望建筑节能涂料未来发展,李总对中外涂料网说,“为建筑涂料设计节能功效,且在其制造阶段,尽可能水性化、节约资源,并对环境友好,是建筑节能涂料的发展方向,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现,相信建筑节能涂料会逐步普及,如同外墙涂料逐渐淘汰了外墙砖一样,成为建筑物不可或缺的流行风尚。”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日益明朗,管理的规章制度的细化以及设施监管的日趋严厉,作为与复合型大气污染有着高度关联的建筑涂料企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毋庸置疑的是,涂料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推广绿色建筑,需政策措施
据悉,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要求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那么,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究竟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政策支持能否有效带动需求刺激。倘若在全面推进节能减排,能耗达标奖励、不达标罚款的驱动下,促进全社会对各类建筑节能的要求,形成行业习惯,如此,实现建筑业节能降耗目标不是难事。他进一步解释说:“假若我们对现有及新建的建筑,无论自住还是工作场所,都保持能源节约型思维方式,适时进行节能配置,节电、保暖、恒温、防晒等,形成一种生活习惯,目标实现就变得很自然。”
而谈及到可能遇到的阻力时,他认为最关键还是启动资金的问题,显而易见,发展并在全社会普及节能涂料的使用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好事。目前,涂料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措施都是明确的,但却陷入没有赖以实施的发展资金的困扰中,因此必然存在降耗的阻力。徘徊不前,得过且过,必定造成产业的恶性循环。所以,“在节能方面,一定要有政策激励措施,鼓励人们朝着资源节约型社会过渡。
国家近期提出的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是从大局出发,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但在操作过程中会有各种困难,市场经济的特征性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区域差异和人为的偏差,将是整个标准执行的最大阻力。